北部湾港估值分析:平陆运河驱动下的价值重估
2025-09-27 来自: 广西润丰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88
北部湾港估值分析:平陆运河驱动下的价值重估
东盟,正成为我国外贸齿轮中的重要一环。
世纪工程平陆运河与北部湾港
2026年底,当平陆运河第yi艘5000吨级货轮驶入北部湾港时,这个西南沿海港口将迎来历史性转折。
平陆运河作为打通西江内河与北部湾海港的“黄金水道”,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核心工程,这条134.2公里的人工运河将打通广西内陆与北部湾港口的水运通道,不仅缩短西南货物出海里程560公里,更将重塑北部湾港的营收结构、利润水平和市场估值。见下图:
平陆运河起点为广西南宁市邕江下游的西津水库库区,途经崇左市,最终在钦州市灵山县陆屋镇附近进入北部湾海域。航线大致自北向南,串联起西江航运干线与北部湾港,大幅缩短内河货物出海的距离。
从地理区位看,中国与东南亚接壤的不止广西,还有云南。为何最终选中广西?
最根本的原因在于,广西是西部地区唯yi的沿海省份,拥有最便捷的出海通道——北部湾,唯yi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地区。
港口最重要是区域位置。具有区位优势的港口,吞吐量会出现持续性增长,同时带来运营效率的提升,进而实现营收与利润率同步增长。
运河开通带来货运量阶梯式放量
平陆运河货运增量将呈现渐进式释放特征。根据广西发改委规划,运河通航后货运量将从初期的每年1000万吨逐步提升,2030年预计达到5000万吨规模,2035年实现9550万吨目标。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公司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38%的高位,其中 2026-2028年为市场培育期,年增量约1000-1500万吨;2029-2030 年进入快速增长期,年增量突破2000万吨。
从货种结构看,集装箱与大宗散货将成为主要增长点。规划数据显示,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将从2025年的约950万标箱(上半年475.85万标箱)增长至2035年的2500万标箱,其中平陆运河贡献的增量占比将达40%。
按此推算,2030年运河带来的集装箱增量约400万标箱,占当年全港集装箱吞吐量(2030年全港集装箱为1600万标箱)的25%。散货方面,能源、矿产等大宗商品通过运河运输的成本优势明显,预计每年将带来2000-3000万吨的增量。
成本优化带来毛利率、净利润率显著增长
2024年,北部湾港净利润为13.46亿元,净利率19.22%。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8.73%,显示出公司强劲的盈利韧性。
运河开通后,规模效应与结构升级将推动净利润加速增长,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强化。
1、毛利率提升将成为利润增长的关键变量。
2024年北部湾港整体毛利率约32%,其中集装箱业务毛利率约 41.7%,显著高于散杂货的25%-30%。随着集装箱占比提升,整体毛利率有望提高3-5个百分点,达到35%-37%。
按2030年205亿元营收测算,毛利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将增加净利润2亿元。
2、单位运营成本预计将逐年下降。
港口固定成本(设施折旧、管理费用等)占比约60%,随着吞吐量增长,单位固定成本将被摊薄。参考宁波港等案例,当吞吐量增长50%以上时,单位运营成本可下降10%-15%。预计到2030年,北部湾港单位成本将从2024年的 19.1元/吨降至 16.5元/吨,年节约成本约8亿元。
未来营收、净利润的估算
以2024年财务数据为基准,营收70.03亿元,货物吞吐量约 3.2亿吨,可推算出单位吞吐量产生的营收约为22元/吨。随着运河带来的高附加值货物占比提升,这一指标将逐年优化。
根据2025年上半年数据,营收35.56亿元,归母净利润 5.31 亿元。上半年,完成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 1.74 亿吨(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 475.85 万标准箱)。
可以测算,2030年运河带来的400万标箱增量、2200万吨散货(表1),将直接创造48亿元营收,占当年预测营收总额的28%。
随着多式联运体系完善,港口将从单一装卸服务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型,物流增值服务的营收占比将显著提升。参考2025年上半年数据,物流增值服务已贡献约5%的营收,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15-20%,成为第二增长曲线。
综合估算,2030年北部湾港净利润有望达到45亿元,五年复合增长率21.5%,净利率从19.22% 提升至22%。其中,吞吐量增长、货种结构优化贡献约80%的净利润增量,规模效应导致成本下降贡献约10%的净利润增量,物流增值服务贡献约10%的净利润增量。
成长溢价与市值空间
当前港口行业平均市盈率存在较大差异,给予2030年12-15倍动态市盈率较为合理,计算出北部湾港 2030年合理市值区间为540-675亿元。
备注:表中预测净利润、市值区间单位均为亿元
与国内主要港口对比,这一估值具备合理性。上海港当前市盈率约15倍,宁波港约12倍,考虑到北部湾港具备成长性,可获得 10%-20%的估值溢价。若考虑运河经济带的战略价值,估值中枢可能进一步上移至15-18倍,对应2030年市值675-810亿元。
此外,政策变量可能带来估值弹性。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政策支持力度、RCEP关税减免的深化程度,以及港口自动化改造的进度,都可能成为超预期因素。若能实现智慧港口转型,运营效率提升可额外增加净利润5%-8%。
平陆运河的开通将为北部湾港开启价值重估的新周期。从2026年到2030年,公司将完成从区域港口到国ji枢纽的蜕变,营收从70亿元增长至205亿元,净利润从13.5亿元提升至45 亿元,市值有望实现4倍左右的增长。
风险因素
一是运河建设进度不及预期,若通航时间延迟1年,2030年市值可能下调15%-20%;二是区域竞争加剧,湛江港、珠三角港口的价格战可能压缩毛利1-2个百分点;三是国ji贸易波动,东盟贸易增速若从5%降至3%,将影响 10%左右的货运增量。